郑州市反刍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2018-05-26 15:06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该实验室于2014年被郑州市科技局批准为市级重点实验室,设有反刍动物营养调控、反刍动物精细化饲养、粗饲料加工与质量评价等3个研究方向。

一、主要研究内容

(一)反刍动物营养调控

从基础研究入手,以开发优质高效饲料为着眼点,以中草药提取物、寡聚糖、饲料毒素及抗营养因子等因素为切入点,研究它们对瘤胃营养调控、免疫调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二)反刍动物精细化饲养

以应激评价和饲养过程精细化评价为切入点,利用组学技术研究应激反应机理及其调控,在不同精粗比、能蛋比和饲料原料情况下,研究日粮评分、粪便评分、体况评分、瘤胃评分、反刍评分、跛行评分等评分体系与生产性能和动物健康之间的关联,解释瘤胃发育调控、瘤胃内容物组学规律、瘤胃主要代谢产物迁移规律及其对机体脂类代谢调控机理研究,为建立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三)粗饲料高效利用

以体外产气模型与瘤胃模型相结合,以丰富粗饲料数据库存为着眼点,以糟渣和秸秆等粗饲料资源为切入点,对粗饲料在收集、加工、贮藏过程中的营养成分、毒素和营养限制因子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评价,并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对其产生和转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完善粗饲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和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力争在质量调控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为粗饲料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和水平

(一)现有研究基础

近5年,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项,获得经费资助合计150余万元。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鉴定成果5项;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30余件,获得授权的10余件;发表代表性论文30余篇。

(二)学术影响

实验室主要成员担任国家级、省级学会和协会等担任重要职务,并拥有多项学术称号,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张卫宪教授、刘太宇教授、郭孝教授博士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报告,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不断增强。

三、科研队伍状况

实验室负责人由邓红雨博士担任。邓红雨博士,中共党员,副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理事,河南省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饲料研究》杂志编委。

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人员1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3人,高级职称占比70%;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

四、已具备的科研条件

目前,实验室拥有常规成分分析室、微量成分室、脂肪酸分析室、动物代谢及能量测定室、生化分析室、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室、畜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室研究室等科研用房640m2

科研仪器设备30余台(套),总值500余万元。其中拥有全乳成分分析仪、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仪、多功能微孔板检测系统、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倒置显微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设备。

五、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等

(一)国内外交流合作

实验室与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的俞培强教授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菲利普博士开展国际合作,不定期的来校讲学;并派出邓红雨博士到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派出郑立老师进修博士学位,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平台的合作。

除国际合作外,实验室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开展合作研究,重点解决我省养殖粗放的问题,从抗应激理论和无抗饲用添加剂开发利用上改善我省养牛局面。实验室积极与国内兄弟院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甘肃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

(二)日常运行管理

1.实行主任负责制

2.科研项目管理引入目标责任制,加强过程管理

3.人员聘用与管理引入开放竞争激励机制

4.引入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运行机制

5.建设“和谐进取、开放共赢”的实验室文化

打印    收藏
上一条:郑州市牧草营养调控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下一条:河南省非常规饲料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