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非常规饲料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2018-05-26 15:03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该实验室于2017年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有秸秆饲用处理关键技术研究、非常规饲料资源营养价值与安全性评价、以非常规饲料为基础日粮的动物营养调控机理研究等3个研究方向。

一、主要研究内容

(一)秸秆饲用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利用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限制秸秆饲用的木质素等关键因子的分解和调控机理展开系统研究,主要是广泛筛选和鉴定木质素分解菌,并对其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研究分解木质素的酶对木质素的协同催化分解机制,探讨该酶在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重构,并对不同酶系处理条件下和氧化剂相配合对木质素降解效果及其机理展开研究。

(二)非常规饲料资源营养价值与安全性评价

从基础研究入手,通过建立动态模型和基于高级分子光谱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非常规饲料在收集、加工、贮藏过程中的营养成分、毒素和营养限制因子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评价,并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对其产生和转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非常规饲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和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力争在质量调控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为非常规饲料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三)以非常规饲料为基础日粮的动物营养调控机理研究

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学和动物营养学等手段,开展以非常规饲料为基础日粮的瘤胃发育调控、瘤胃内容物组学规律、瘤胃主要代谢产物迁移规律及其对机体脂类代谢调控机理研究,建立动物营养需要动态模型,进而开展基于非常规饲料及其组合的典型成套畜禽日粮配方的应用研究,力争实现增效、提质、抗病、减排的目标。

二、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和水平

(一)现有研究基础

近5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获得经费资助合计1520.5万元;此外,还获得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和实验室建设项目以及学校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创新基金、创新团队等项目资助16项,经费资助合计1941万元。

近5年,实验室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鉴定成果8项;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68件,获得授权的30件,其中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项16件;发表代表性论文109篇,其中被SCI收录19篇,一级学报和985重点大学学报发表28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53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部。

(二)学术影响

实验室主要成员担任国家级、省级学会和协会等担任重要职务,并拥有多项学术称号,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张卫宪教授、刘太宇教授、郭孝教授、李梦云博士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报告,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不断增强。

三、科研队伍状况

实验室负责人由张卫宪教授担任。张卫宪教授,国家级学术带头人,国家级优秀教师,兼任中国青年人才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杂志》常务副主编,世界粮农组织(FAO)专家组顾问,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

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人员2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1人,高级职称占比68.96%;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硕士学位者10人,博士学位占比58.62%;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拥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才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二级教授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各2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国家级和省级优秀老师各1人;拥有完整的国家级、省级、厅级和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学术骨干教师学术梯队。客座研究人员有15位,其中国内12人,国外3人,均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人。

四、已具备的科研条件

目前,实验室拥有常规成分分析室、微量成分室、物理检测实验室、脂肪酸分析室、动物代谢及能量测定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及饲料加工质量鉴定室、生化分析室、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室、畜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室研究室等科研用房1640m2

科研仪器设备197台(套),总值1493.41万元。其中拥有气-质联用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全乳成分分析仪、超高速冷冻离心机、荧光定量PCR仪、高压液相色谱仪、点样平台、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倒置式生物显微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冻干机、动物细胞融合仪、CO2培养箱、体视显微镜、荧光倒置显微镜、程序降温仪、纤维分析仪、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价值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39台(套)。

五、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等

(一)国内外交流合作

实验室与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的俞培强教授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菲利普博士开展国际合作,不定期的来校讲学;并派出李梦云博士、霍文颖博士、潘春梅博士、邓红雨博士分别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平台的合作。

实验室还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亚洲之星股份有限公司协作承担了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中亚的肉鸡和肉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交流,将我国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传递出去。

除国际合作外,实验室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开展合作研究,重点解决我省养殖粗放的问题,从抗应激理论和无抗饲用添加剂开发利用上改善我省养牛局面。实验室积极与国内兄弟院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河南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6名,并与新疆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扬州大学达成联合培养研究生意向。

(二)日常运行管理

1.实行主任负责制

2.科研项目管理引入目标责任制,加强过程管理

3.人员聘用与管理引入开放竞争激励机制

4.引入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运行机制

5.建设“和谐进取、开放共赢”的实验室文化

打印    收藏
上一条:郑州市反刍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